重庆假山大门假树拱门
假山,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,源于我国古代园林建筑。它以自然界中的名山奇峰为蓝本进行堆叠,但并非简单的模仿,而是巧妙地提炼其神韵,汲取其意境,将艺术手法与自然景观有机地融合,营造出一种“虽有人作,宛自天开”的艺术境界。
重庆假山大门假树拱门
苏州园林内山水空间的营造,常以建筑和假山等围合,形成相对闭合的空间。假山上配以乔木,正如晚明造园家张南垣所主张的:假山上“树取其不雕者,松杉桧栝,杂植成林;石取其易致者,太湖尧峰,随意布置。有林泉之美,无登顿之劳。”
其山体主要布方式有对景布置、角隅布置、侧旁布置、布置和周边布置等法。 通过掇山后提升高度,再在假山上栽植树木,得以遮蔽视线,分隔空间,构成“城市山林”景观,并形成良好的天际线。
如 苏州艺圃采用 对景布置法,在池南先堆叠假山,抬高地形,形成断崖式的山水景观,然而在断崖和南端高深的围墙间堆土植树,以高大的白皮松、朴树、榔榆等乔木,配以蜡梅、鸡爪槭、黄杨、桂花、南迎春等小乔木或灌木,形成山林野趣,以达成“隔断城西市语哗,幽栖似野人家”(汪琬《再题姜氏艺圃》)之效果。
在这个过程中,设计师们悉心观察,把握住名山奇峰的本质特征,以简约而生动的手法,展现出大自然的神奇魅力。他们将对自然的敬意与自身的创意相结合,使每一座假山都独具韵味,仿佛是大自然亲手缔造的艺术品。
这种高度的艺术提炼,体现了我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特点,即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,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。假山的创作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,更蕴含了人类对自然的向往与敬畏之情。在这座座假山中,人们仿佛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,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。
现代的假山,除了土石方造的真石假山,还有钢筋混凝土的水泥假山、玻璃纤维(玻璃纤维增强水泥)的GRC假山、树脂假山(玻璃纤维增强树脂)。
在石灰被发明之前,它是用干的或普通的泥建造的。
古代:用土、石等材料制成的山叫假山。勾缝的方法有很多,如桐油石灰(或纸筋)、石灰纸筋、明矾石灰、掺石灰的糯米糊等。、湖石勾缝时加入绿煤,黄石勾缝后刷铁屑、卤水等。,从而与石材的调相协调。
与水泥砂浆勾缝相比,前者成本高,固化慢,但粘结力强,固化后牢固。后者成本低,固化比腻子快,但不如腻子长。
在炎热的夏季,有乔木树林和池塘所形成的流动气流,产生微风,正是古诗所云的“疏林积凉风”。唐代高骈《山亭夏日》诗云:“绿树阴浓夏日长,楼台倒影入池塘。水精帘动微风起,满架蔷薇一院香。”夏日炎炎,酷暑难熬,正因为有了阴浓的绿树,有了满架的蔷薇花,有了楼台边的池塘,当微风起时,池水带来了清凉,又送来了满院的花香,楼台的倒影在水里轻轻地摆动,从触觉到嗅觉到视觉,给人一种全身心的清凉。
总之,假山艺术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,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。它既体现了我国古代园林建筑的高超技艺,又彰显了人类对自然的尊重与热爱。每一座假山都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,让人流连忘返。通过对假山艺术的欣赏,我们不仅能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,更能激发我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与热爱。在今后的园林建设中,我们应当继续发扬和传承这一优秀的传统艺术,让假山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