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江人造假山青砂石栏杆
假山,这一独特的园林景观元素,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功能。它能够与园林建筑、园路、场地以及园林植物巧妙地结合,营造出充满变化和生机的景观效果。在这种组合中,假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,它不仅能够减弱人工痕迹,增添自然趣味,更使得园林建筑能够和谐地融入到山水环境之中。
对于苏州人而言,惯于或以花木盆景布置厅堂,园林中的厅堂中,常在狭长形的天然几两侧放置高架花几,以陈设四季花木或盆景。如清代沈复在每年秋季篱东菊绽时,喜摘插瓶,“其插花朵,数宜单,不宜双,每瓶取一种,不取二,瓶口取阔大,不取窄小,阔大者舒展不拘。……或密或疏,或进或出,全在会心者得画意乃可。”到了每年的春节,苏州人喜欢将盆景、插花或丹青墨妙点缀居室,谓之“岁朝清供”,明清士人常喜用梅花、山茶、水仙配以奇石、灵芝等以示岁首迎新之喜气。近人周瘦鹃在《拈花集》中记述:“一九五五年的岁朝清供,我在大除夕准备起来的。以梅兰竹菊四小盆合为一组,供在爱莲堂的方桌上。”
盆景还是馈赠亲友的上佳礼品,如明末李日华的《味水轩日记》记述了他自万历三十七年(1609)到四十四年(1616)这八年间坐船游谈于江南,评骘翰墨,论酒赏花的闲情,观梅赏梅之外,园林主人还常以梅花盆景等相赠,“十日,晴。盛颐玉以小盆梅贻我,露根偃干,疏花数点,有古态。”
苏州园林中的庭院有开有阖,如网师的看松读画轩则为一个开敞的庭院,轩前用黄石构筑成 自然式花台,古柏、黑松、白皮松,层次分明,姿态优美,与其下的牡丹、木瓜海棠等在空间层次上相互错落,正所谓“古木风轻宝盖翻,翠光相与映红颜。
它既分隔了庭院空间,了园景构图,又可透过树木花丛看到彩霞池及池岸的景致;尤其是相传为南宋史正志万卷堂遗物、树龄已有900多年的古柏,老根盘结于山岩之间,其主干顶梢虽枯萎,却如同舍利干,姿态清奇古拙;三个侧枝仍显示着强的生命力,枝叶扶疏,苍翠欲滴,实为一园之胜;陈从周先生曾说:“拙政园的枫杨、网师园的古柏,都是一园之胜,左右大,如果这些饶有画意的古木去了,一园景顿减。
而轩前的东南墙角下,则用黑松、红梅配以石笋石,更胜一幅红梅树石图(图8),若值隆冬大雪,红梅破蕊,冲寒欲放。轩东侧的庭院有200年树龄的木瓜树,花淡红,如朝霞滴露,婉娜可爱。果时金瓜满树,芬香袭人。
苏州园林庭院的空间变化多,常能根据不同的空间尺度配置花木,通过漏窗、空窗等,形成一幅幅如诗的花鸟或山水画卷。
假山与园林建筑的搭配,实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。在园林建筑的设计中,假山起到了点缀和衬托的作用,使建筑物的线条、造型和色彩在假山的映衬下更具美感和韵味。同时,假山的自然形态与园林建筑的规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使得整个园林景观更加丰富多彩,富有变化。
其次,假山与园路、场地的结合,为游赏者提供了一处充满趣味和活力的空间。假山所形成的山水景观,使游人在漫步园路、场地时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,仿佛置身于真山丽水之间。这种自然的氛围,让人心情愉悦,忘却了城市的喧嚣和繁忙。
常见天然石材类型。 假山常见的天然石材包括太湖石、英石、斧劈石、石笋石、千层石和龟纹石等。这些石材均源于自然界,具有的纹理和质感,广泛应用于园林景观的建造中。 太湖石是中国的假山石材,以苏州太湖出产的石材为代表,以其奇形怪状、皴裂纹理而闻名。英石则多见于江西地区,呈现灰绿的天然风化状态,质地坚硬,深受园林设计师青睐。 此外,斧劈石以其粗犷的劈理面而备受欢迎,石笋石则以钟乳状的立体造型增添假山的自然气息。千层石和龟纹石同样以的层理纹理成为假山修建的常用材料。
此外,假山与园林植物的搭配更是相得益彰。假山的起伏变化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多样化的环境,使得园林植物在假山的掩映下生长得更加繁茂。而植物的色彩、形态和芬芳,则为假山增色添彩,使其更具生机和活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