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大理石栏杆水泥仿真假树
假山,这一独特的园林景观元素,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功能。它能够与园林建筑、园路、场地以及园林植物巧妙地结合,营造出充满变化和生机的景观效果。在这种组合中,假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,它不仅能够减弱人工痕迹,增添自然趣味,更使得园林建筑能够和谐地融入到山水环境之中。
假山在中国古典园林中通常采用哪些类型的石材进行建造?它的建造通常采用以下几种石材:
1.太湖石:太湖石又名窟窿石或假山石,是由石灰岩经过长时间侵蚀形成的,具有“皱、漏、瘦、透”的特点,泽以白石为主,也有青黑石和黄石。太湖石适宜布置在公园、草坪、校园、庭院等地,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。
2.英石:英石,也称英德石,具有“皱、瘦、漏、透”的特性,颜以黑和青灰为主,常间杂白方解石条纹。英石主要用于风景园艺假山,具有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。
3.千层石:千层石层理清晰,条带凹凸分明,常呈现山峦和洞、孔、沟壑的地貌景观。造型姿态多样,可用于点缀园林、庭院,或作厅堂供石,也可制作盆景。
4.泰山石:泰山石质地坚硬,调沉稳、凝重、浑厚,以其美丽多变的纹理和年代久远的风化外形而。泰山石以其古朴、苍劲、凝重的格调名扬海内外,并且有避邪、镇宅的传说。
5.其他石材: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石材外,还有昆山石、灵璧石、石笋、花岗岩及其他岩石等,这些石材也被用于园林假山的建造。在选择石材时,园林设计师会根据假山的位置、规模、设计意图以及预算等因素综合考虑,以达到佳的景观效果。
环秀山庄则在园之东北角掇山,如张南垣之“若似乎处大山之麓,截溪断谷”,形成断崖,内藏洞谷,山后与高墙间则堆以厚土, 其上植以高大朴树,幽谷森严,阴翳蔽日,形成高林大壑景象,“若似乎奇峰嶂,累累乎墙外”,似乎假山之外有重峦叠嶂;同时与园西之楼台相呼应,起到分隔园林空间,遮挡视线的效果。徘徊于主厅“环秀山庄”四面厅前,山水相依,自成曲折,如魏晋之张华所云:“君子有逸志,栖迟于一丘。仰荫高林茂,俯临渌水流。”
留园中部山水园之假山采用“主山横者客山侧”的 侧旁布置手法,将假山置于水池之西北,与东南之建筑互为对景。
水池之北为主山,山势横向而立,山峦起伏,呈远山之势;副山(亦称辅山)则利用水池西面的园西大型土山的部(陡坡)列于主山之侧,并用西山墙作隔景,以控制其体量,使山势显得挺拔高峻,山岩节理分明,既得近山之质,又具侧峰之势。在两山相交会的犄角之处,用竖向的岩层结构构筑了峡涧,即绘画中所谓的“水口”,作为联系过渡。
假山与园林建筑的搭配,实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。在园林建筑的设计中,假山起到了点缀和衬托的作用,使建筑物的线条、造型和色彩在假山的映衬下更具美感和韵味。同时,假山的自然形态与园林建筑的规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使得整个园林景观更加丰富多彩,富有变化。
其次,假山与园路、场地的结合,为游赏者提供了一处充满趣味和活力的空间。假山所形成的山水景观,使游人在漫步园路、场地时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,仿佛置身于真山丽水之间。这种自然的氛围,让人心情愉悦,忘却了城市的喧嚣和繁忙。
在炎热的夏季,有乔木树林和池塘所形成的流动气流,产生微风,正是古诗所云的“疏林积凉风”。唐代高骈《山亭夏日》诗云:“绿树阴浓夏日长,楼台倒影入池塘。水精帘动微风起,满架蔷薇一院香。”夏日炎炎,酷暑难熬,正因为有了阴浓的绿树,有了满架的蔷薇花,有了楼台边的池塘,当微风起时,池水带来了清凉,又送来了满院的花香,楼台的倒影在水里轻轻地摆动,从触觉到嗅觉到视觉,给人一种全身心的清凉。
此外,假山与园林植物的搭配更是相得益彰。假山的起伏变化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多样化的环境,使得园林植物在假山的掩映下生长得更加繁茂。而植物的色彩、形态和芬芳,则为假山增色添彩,使其更具生机和活力。